新闻资讯

产业新闻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业新闻 >

国内医药研发五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5-11-06 15:39 来源:医药经济报  打印
14.9K
北京远策药业】世间万事总有一些让我们莫名激动,也总有一些让人莫名神伤。
 
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超越美国,使我们精神振奋。然而,在引领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光环之下,类似“苏丹红”这样的事件频发,也让国人信心受阻。对医药研发,我们在为国人寿命不断延长庆幸,为医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欢呼的同时,需要着重避开一些“雷区”。
 
当然,本文只是掀开研发“雷区”的一角,绝不是全部也不会是终结。
 
1辅料当活性成分求新 空有批文销售难作为
商品名为“达喜”的药物铝碳酸镁片,是德国拜耳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及胃酸过多等疾病的药物。在药理上有明显抗酸作用,并兼有胃粘膜保护作用,对胆酸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达喜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早,由于市场反应良好,2004年拜耳在国内建厂生产该品种。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远策素
 
米内网抗酸药格局显示,铝碳酸镁类制剂的销售始终占据此类药物的前十名,销售的成功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此类品种的开发,CFDA数据查询相关批文有100条。这些批文大多属于正常的仿制药,但是一些另辟蹊径的做法也让人大吃一惊。
 
 
在此类药物中,有一种含铝镁成分的药物——铝镁混悬液,其活性成分标示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硅酸镁铝”。我们知道,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为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硅酸镁铝则是不择不扣的辅料而非原料药。由于标示的活性成分存疑,导致招标受阻难以销售。
 
硅酸镁铝收载于《药剂辅料大全》,在药剂中常用于制备片剂、颗粒剂、混悬剂、乳膏剂等,分别作崩解剂、助悬剂、增稠剂、吸附剂、粘合剂、稳定剂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其收入在第二部的正文品种第二部分(辅料)下,欧洲药典收载作为食品添加剂,FDA也将其收载于《非活性组分指南》中。虽说有些品种如人血白蛋白可以原料辅料双跨,但不论哪国药典以及专业书籍均将硅酸镁铝归于辅料项下。远策欣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
 
对于这类品种,我们在感到惊讶的同时,更要避免自己也陷入这样的误区。
 
2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避申报量巨大的品种
每年CDE都会出一期药物审评报告,其中囊括了一个重复申报多品种的情况总结。2014年的报告中,对其中具有相同活性成分品种待审任务超过100个的品种进行了排名,埃索美拉唑、阿托伐他汀钙、硫酸氢氯吡格雷、恩替卡韦等“光荣”上榜。
 
埃索美拉唑最为突出,其原研药商品名为“耐信”。作为阿斯利康曾经的摇钱树,耐信曾在2011年登上全球最畅销药头把交椅,2006-2011年耐信每年销售业绩均在50亿美元左右,自上市以来累计销售几百亿美元。在耀眼的业绩以及专利到期的诱惑下,仿制药申报纷至沓来,除原研企业阿斯利康外,国内企业从2008年开始申请仿制,目前共计有300多条申请记录,其中2008年2条,2010年5条,2011年6条,2012年43条,2013年76条,2014年113条,2015年61条。面对如此多的申报企业,如何在未来市场拼得一席之地,无疑会成为企业及营销人员伤透脑筋的问题。
 
3规格多报一个是一个 不理容量是否超负荷
抗生素为国内用药大户,虽有国家层面三令五申限抗,但市面上抗生素品种之广、规格之多令人咂舌。以销售一直很旺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为例,不同规格组合就有近百个批文,有的一家药企就拥有全部8个规格或7个规格的批文,不少企业拥有4个以上规格批文。可以说,这个品种的市场密集度相当高。但从业绩来看,又并非拥有批文越多越赚钱,数据显示销售最好的是华北制药。那么,拥有这么多批文又有什么好处呢?不外乎是“多撒网”的心理在作怪。
 
 
4中西药复方制剂火 不管机理不管风险
有人说,国内中西药复方制剂这么火,是因为对生产企业来说,产品中的西药可以负责疗效,而中药可以负责利润。由于部分中药疗效不明显,时间长了患者会对产品失去耐心,从而失去市场。为增强疗效,部分企业在成分中带入少量廉价西药,在药效得以保证的同时利润也得以保留,取巧的心思一览无余。
 
这种组合的问题,不仅仅是机理难以明确阐述(用现代医学还是传统中医理论),更重要的是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几乎空白。此外,有部分患者将其视为中药,常与其他化药一起服用,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相同成分的叠加,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为此,CFDA也将中西药复方制剂的风险加以关注,在各期的药品不良反应通报中有所显现。当然,我们不能对中西药制剂“一棒子打死”,确实有不少的中成药通过组方后,有增效减毒的功效,但如何阐述机理等后续研究亟待开展。
 
5不论一线二线 卖好就是王道
前不久,《医药经济报》一篇“辅助药TOP5前景预测”(点击阅读)的文章中提及,在我国,有一类特别畅销的药物,尽管在全球市场销量平平,但在中国使用非常广泛,其中的代表为神经节苷酯、磷酸肌酸及奥拉西坦等。这些药物在欧美主流治疗指南中都不常见,但在中国地位却非常稳固。
 
这些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在国内畅销,确实是件新奇事。以奥拉西坦为例,且不说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对于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症治疗更不用说是镜花水月、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其作为二线辅助用药,在美国因疗效的原因,一直没有获得FDA的批准。对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都尚不清楚的疾病的患者大肆用药,是否合理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