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产业新闻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业新闻 >

互联网+医疗:从外部颠覆到里应外合

发布时间:2015-07-13 09:4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印
14.9K
北京远策药业】“互联网+”和医疗分别是时下最为火爆的概念,一旦入手便会身价倍增。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预示着怎样的前景?互联网+医疗,正在挑战着所有人的想象力。
 
不久前,《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公布,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呈现了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总体而言,互联网在健康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应用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便捷和普惠。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互联网+医疗不再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概念,而是已经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远策欣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 
 
互联网+医疗的基本内涵
首先是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关于互联网究竟能够提供怎样的医疗卫生服务边界上并不清晰。虽然当下的政策并不允许在线诊断的发生,但是有很多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业者相信,在线诊断是发展趋势。
 
当然,这样的分歧只能留待时间去解决。但很明确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一个必备条件,这就是信息共享。否则在传统的由信息孤岛组成的医疗体系中,互联网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第二点是便捷的服务。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应用所产生的最明显的作用就是便捷,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这种便捷性再一次大大提高。
 
从已有的实践看,移动互联网在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都已经有所应用,包括很多掌上医院、送药O2O等。而这也正是指导意见中所提出,希望利用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服务。
 
第三点是远程医疗。这是诞生远远早于互联网医疗概念的医疗服务形式,只不过受制于定价、医保等政策因素,远程医疗多年来的发展比较缓慢。
 
但互联网在近年的进步却给予了远程医疗更大的可能性。虽然仍然是以诊断、会诊等为主要内容,但远程医疗正在呈现出一种平台化的趋势,医院、医生、患者,甚至设备、药品、数据等企业都可以接入其中,形成所谓的“空中医院”概念。
 
第四是鼓励联合。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两类联合,一个是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一个是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远策素
 
医疗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对医疗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单凭互联网企业的外部努力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成本。而且庞大的医疗产业链,也很难出现单独一家公司通吃的局面。很多互联网医疗的从业者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都谈到,联合是未来的必然。
 
再有不能忽略的是,指导意见还提出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与其他几项所用“支持”、“鼓励”、“发展”不同,这里还仅仅是探索,难度、争议可能更大。
 
总体而言,指导意见当中所明确的互联网+医疗的五项内容可以归结为一点:在线医疗卫生模式。
 
可以说,指导意见对互联网+医疗内容的归纳已经相当全面,几乎已经囊括了时下所有相关的创业和创新形式。不过略有欠缺的是,指导意见当中没有提到在线支付的问题,而这实际上是目前困扰绝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问题所在。但指导意见的出台仍然是对火爆的互联网医疗创业的又一个推动。

互联网+医疗还是政府主导?
“互联网+”的概念在今年迅速蹿红后已经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此次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很快有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山东省刚刚公布的《山东省“互联网+”发展意见》,北京市医疗健康“互联网+”的相关规划也已经透露。
 
不过,相比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地方上在关于互联网+医疗的部分当中所提出内容则有所不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地方相关部门对互联网+医疗的理解和态度。
 
山东省在自己的文件中提出的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共享,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跨医院、跨地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另一个是医保领域当中,加强省级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平台建设,扩大应用范围。
 
山东省政府的文件虽然只有两项主要内容,但实际上,这两项内容都是当前医改所要解决的关键内容,也可以算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基础设施”。
 
北京市关于互联网+医疗的规划虽然全文仍未公布,但北京市卫计委已经通过官方渠道透露了这个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是,2015年内初步建成以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市级卫生信息平台。
 
北京市所选择的互联网+医疗的切口虽然看上去不大,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可以看作是关系到未来整个在线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因为很多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内容都要基于患者的数据,而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是数据积累、分享的前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医疗是市场上创业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但北京市却明确表示,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在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建设上必须由政府主导。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张文忠表示,在电子病历的使用流程上有严格的授权规定,比如对转诊患者,医生需有患者本人的授权,才能查看其既往病历。但这些保护实现的前提,是北京的“健康云”基础平台须由政府主导,非市场化运作。
 
不能否认,新政策的出台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实际上,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互联网医疗早已“野蛮生长”了多年,并以其所展示出的强大生命力而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长期追捧。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7.8亿美元,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融资总额。仅刚刚过去的2015年第二季度,就有多达41家互联网医疗工资获得融资,总额超过3.5亿美元。
 
从外部颠覆到里应外合
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是起于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但在互联网是否应该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方面却一直存在分歧。
 
一种是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模式,更具颠覆性,比如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就曾提到过,未来医疗的发展趋势将是去医院中心化的;而另一则是以医疗为核心,主张互联网更多只是服务于医疗的工具。
 
这种分歧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双方对于医疗资源的态度。前一种思路是去中心化的,更多强调的是围绕患者需求、医患沟通来搭建平台,而后一种思路的创业公司目前占绝大多数,即以医疗资源为核心,进而出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竞相争抢医院、医生的乱局。
 
短期内很难判断两种思路的优劣,况且这两种思路关于未来发展的预期是一致的,均是希望能够吸引足够的用户,包括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建立商业模式。
 
虽然在强大的医疗体制面前,早期高喊着“颠覆医疗”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已经失去了不少锐气,不过多年的努力之后还是有很大的进展,包括医院和医生都已经越来越多的接受并主动利用互联网。
 
医院目前对互联网的利用已经颇为常见,主要是在掌上医院的应用方面。这些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当中已经都有所提及,包括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而且,由于医院开放态度,掌上医院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医生对互联网的认知则表现了递进的状态,早期是相对简单的个人品牌的建立和推广,逐步发展则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健康咨询服务,近期随着医生集团概念的流行,医生对互联网的利用又有了新的突破。
 
不少医生开始以团队的形式进驻互联网,通过在线平台为患者服务,包括健康咨询、预约问诊、诊后随诊等,还有利用远程医疗技术为基层、边远地区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甚至已经有医生提出建立互联网医院。
 
虽然来自医疗体系的互联网应用很多仍然处于实践初期,但应该看到的是,互联网医疗其实已经明显发生了转变。它正在从最开始纯粹来自外部力量对现有医疗体系的颠覆,逐渐转变成一场医疗领域内外力量“里应外合”共同推动的大变革。